欢迎访问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 疫情动态 >

2015年第九期媒体疫情信息

发布时间:2015-05-28 09:39 点击:
      
国内外媒体疫情信息动态监测
第九期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5月1日-2015年5月15日


 
目   录

一 江西九江确诊1例H7N9病例 患者病情危重…………………………………1
二  浙江口岸现首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病例………………………………1
三  尼日尔脑膜炎球菌病……………………………………………………………2
四  苏丹大规模麻疹疫情致27人身亡6000人感染……………………………….2
五 联合国副秘书长:中国年轻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上升…………………..3
六  中科院:警惕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引发流感………………………………4
七 美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最新动态…………………………………………….5
八  美国医生患埃博拉康复不久 眼睛中又发现埃博拉病毒…………………….5
九 首份评估世卫应对埃博拉的报告发布………………………………………….6
广东五成食源性疾病由微生物引发………………………………………………………….7
 
 

江西九江确诊1例H7N9病例 患者病情危重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5月1日通报,江西确诊1例H7N9病例。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正在九江市某医院救治。据介绍,该患者王某,女,39岁,住九江市湖口县。5月1日,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九江市所送患者标本进行复核,鉴定为H7N9病毒核酸阳性。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专家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等,诊断该患者为H7N9病例。(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5-5-4 09:27:23)

浙江口岸现首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病例

5月4日,记者从浙江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宁波空港口岸日前检出一例甲型H3亚型流感病毒合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病例,系宁波空港口岸2015年检出的第12例传染病病例。这也是浙江口岸首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病例。据了解,4月23日,宁波检验检疫局机场办检疫人员在对由泰国入境的航班旅客进行检疫查验时,发现一名女性旅客有发热症状。工作人员随即把这位旅客带到排查室,复测其腋温,结果显示,高达38.2℃。“我们马上对这位旅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后来发现,这个旅客还有腹痛和腹泻症状,但是并没有相关病例接触史。”宁波空港口岸检疫人员边克彪回忆,他们现场采集了鼻咽拭子和肛拭子,并将样品送保健中心作进一步检测,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甲型H3亚型流感病毒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联合感染。
 据悉,这是浙江口岸首次发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病例,也是首次发现其与其他病毒的联合感染病例。据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一种人畜共染病原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地区分布具有世界性,能在冷藏温度下生长,全球由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爆发已有数十起,频率较高的为日本和美国,为美国CDC所关注的疾病之一。它除引起胃肠道症状外,还能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结缔组织等疾患,甚至可引起败血症,造成死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起发热、腹痛和腹泻,水样稀便可带黏液,偶见脓血,少数有呕吐。人群普遍易感,15岁以下儿童多发,多为散发,冬春发病较多见。
  伴随着湿、热天气的即将到来,病菌终于可以欢快地进行繁殖,食物更易受到污染,再加上人体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因此,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季也将到来。肠道传染病发病突然,症状严重,传染性很强,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5-5-5 08:51:38)

尼日尔脑膜炎球菌病

  2015年1月1日和4月25日之间,尼日尔公共卫生部向世卫组织通报了1543例脑膜炎球菌病疑似病例,包括147例死亡。在尼日尔8个大区中,有7个报告发生了疑似病例。多索和尼亚美大区的若干地区已经确认出现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疫情。在多索大区,已经报告出现282例病例,含27例死亡。病例主要出自多贡杜奇区和加亚区,这两个地区的若干区域已经超过传染限值。在尼亚美,目前已经报告发生了944例疑似病例,包括88例死亡。在尼亚美五个区中,有三个区(尼亚美一、二和三区,总人口逾66万人)已经超过传染限值。实验室检测已经确认C群脑膜炎奈瑟菌为疫区的优势菌株,在若干样本中还发现了W群脑膜炎奈瑟菌。
公共卫生反应--为处理本次疫情已经启动了一个国家防疫委员会。已经派出了一个由世卫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组成的国际调查小组,支持该国公共卫生部开展疫情调查并加强该国的监测能力。 世卫组织和合作伙伴正向尼日尔政府提供支持,落实大规模疫苗接种活动和其它紧急控制措施。为控制流行性脑膜炎提供疫苗的国际协调小组(ICG)已经批准了三个疫苗接种申请,一个来自无国界医生组织,另外两个在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基会支持下由该国公共卫生部提出。为应对本次疫情总共发放了46万剂ACW疫苗以及1.85万小瓶抗生素。还在开展病例管理和社会动员活动。(信息来源:WHO  时间:2015-5-6  09:32:42)

苏丹大规模麻疹疫情致27人身亡6000人感染

中新网5月6日电 据联合国网站5日消息,据联合国人道救援机构5月5日发表的最新通报,苏丹境内近期爆发的严重麻疹疫情目前仍在持续蔓延,全国18个州中的14个均发现病毒流行,并导致27人死亡,6000多人被确诊感染或疑似感染。该国由持续武装冲突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因此进一步恶化,近350万儿童迫切需要紧急人道主义支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苏丹代表卡皮拉尔(Geert Cappelaere)5日向媒体通报了苏丹境内目前出现的严重麻疹疫情及人道局势动态。他援引最新统计指出,卫生部门截至目前已上报了2200多例确诊病例,比过去几年的感染数字高出四倍多,其中54%是五岁以下儿童,28%为15岁以上的人。同时,还发现有27例死亡病例和4000多例疑似病例。与此同时,在苏丹与邻国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及乍得交界的边境地区也出现了小规模的麻疹疫情。卡皮拉尔表示,在儿基会、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支持下,苏丹卫生部已经开展了非常认真的应对行动。目前,第一阶段的全国范围的疫苗接种工作已经完成,其目标是为800万儿童以及年长人群提供免疫保护。儿基会主要负责采购疫苗,以创纪录的速度向苏丹提供了900万剂疫苗,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行动,帮助更多父母了解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并主动将孩子送往卫生站点接受疫苗接种。
谈及此次麻疹疫情大爆发的原因,卡皮拉尔指出,持续的武装冲突导致苏丹基本卫生服务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卫生设施难以正常运转,由此造成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在苏丹,目前仍有一些冲突地区安全局势极为动荡,国际人道主义工作人员难以进入并提供救援,大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因此面临极高的感染风险。例如在达尔富尔东部地区,当地的麻疹致死率已高达13%。儿基会为此特别发出了两项人道主义倡议。首先,强烈敦促苏丹政府以及所有反政府武装团体立即无条件为儿基会及其合作伙伴提供不受限制的人道行动通道,以确保儿童免疫接种行动顺利进行;其次,呼吁国际社会在有条件的前提下积极为苏丹政府减免债务,以促使当局显著提高针对卫生保健、社会服务以及营养等重要领域的投资。(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5-5-7  09:13:38 )
  •   联合国副秘书长:中国年轻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上升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4日在北京指出,在中国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约15%为15-24岁的年轻人,且年轻男性的感染率在上升。米歇尔·西迪贝在当天于北京科技大学举行的“全球零艾滋,青年在行动——首都高校5.4青年节主题公益活动”上作此表示。他指出,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因素,仅2013年全球就有12万青少年死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平均每天超过300人。值得注意的是,当其他年龄段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已经下降时,青少年中艾滋病致死者数量却没有减少。他并透露,在中国所有HIV呈阳性的人中,15%左右是15-24岁的年轻人,“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米歇尔·西迪贝呼吁,要采取更多措施使青少年有能力维护自身健康,即搭建一个共同消灭青少年艾滋病的全新平台,包括提高检测数据质量,以识别更多的青少年漏诊病例;在全国性的艾滋病防治活动中格外关注青少年,开展能吸引青少年有效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等。
  活动主办方、中非民间商会秘书长王晓勇表示,该商会将继续深化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合作,从非洲8个艾滋病重灾国入手,助力非洲防艾抗艾事业发展。(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5-5-8 09:05:34)

六 中科院:警惕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引发流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6日称,该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高福课题组在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物种传播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专家提醒该病毒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仍有威胁。
  禽流感以许多不同形式出现,“H”和“N”分别代表病毒外壳的两种最重要蛋白质即红细胞凝聚素和神经氨酸苷酶。资料显示,H6N1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自1972年以来在台湾本土家禽中流行。2013年6月,台湾地区发现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6N1亚型禽流感病例,H6N1病毒跨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成为科学界关注焦点。
  高福课题组发现,H6N1亚型流感病毒在台湾本土家禽之间的流行具有独特的基因谱系。研究人员从中选取代表性毒株,从蛋白和病毒水平上对其受体结合特性进行了研究。
  根据受体结合特性变化,高福课题组将台湾地区的H6N1亚型流感病毒划分为两个不同的主要时期,“早期为偏好禽源受体结合期,后期为双受体结合期,此次人感染H6N1偏好结合人源受体”。研究人员还鉴定了受体结合特性发生转变的关键性氨基酸位点,“186、190、228位氨基酸在H6N1亚型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E190V、G228S的突变可使H6N1亚型流感病毒获得人源受体结合能力,而P186L突变可使其偏好性结合人源受体”。
高福课题组由此研判,目前大部分H6N1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体内有效复制和传播受到限制,但正如新型H7N9流感病毒一样,当H6N1亚型流感病毒与H9N2亚型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后,可能会引起新的流感大暴发。
  研究人员强调,这次人感染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偏好性结合人源受体,表明它在受体结合特性上已与人流感病毒类似,如果加上其它的基因变异,极有可能引发大流行。(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5-5-11 13:45:02)

七 美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最新动态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5月7日公布,5月4日和5月5日分别在明里苏达州、爱荷华州、密苏里州确认11起高致病性H5N2禽流感,不完全统计,这11起疫情因病死亡和扑杀的火鸡和鸡的数量超过165万只。自2014年12月到2015年5月7日止,美国共发现和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183起,其中野生鸟类51起,养殖家禽类132起,死亡和扑杀处理的家禽总数超过2176万只。(信息来源:环球网  时间:2015-5-11 13:48:25)
  • 美国医生患埃博拉康复不久 眼睛中又发现埃博拉病毒
       无国界医生组织9日说,西非埃博拉重灾区之一利比里亚已经连续42天没有出现新增确诊病例,埃博拉疫情宣告结束。不过,美国《纽约时报》7日曝出的一则新闻似乎为这个好消息蒙上一层阴影。
      这家美国媒体说,美国医生伊恩·克罗泽去年在塞拉利昂工作期间不幸感染埃博拉。回国治疗一个多月后,由于血液和尿液中均已检测不到这种病毒,克罗泽被宣布康复出院。谁料没多久,医生竟在他的眼球中发现埃博拉病毒!
      44岁的克罗泽告诉《纽约时报》记者,出院大约两个月后,自己的左眼开始出现针刺般疼痛,眼压升高,视力下降。更可怕的是,他的眼睛逐渐失去了原本的蓝色。克罗泽随后前往曾接受埃博拉治疗的埃默里大学医院就诊。经过反复检查,医生从他的左眼球抽取部分液体送检,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埃博拉病毒呈阳性!随后,医生们尝试了多种不同治疗方法帮助克罗泽再度摆脱埃博拉的梦魇。《纽约时报》报道,克罗泽在接受眼部类固醇注射治疗并服用一种试验性抗病毒药物后,眼部症状逐渐缓解。
      医生们表示,克罗泽的病例令人惊讶,同时凸显出对埃博拉康复者进行眼部检查的重要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眼科学副教授史蒂文·叶说:“从埃博拉疾病康复后,病人应当关注包括疼痛、发红、光敏性、视力模糊等眼部症状的发展,这些都可能是眼色素层炎的征兆。”
      不过,埃默里大学在一份声明中说,虽然克罗泽的左眼球被检测出埃博拉病毒,但他眼泪和外眼膜样本的埃博拉检测结果呈阴性,这表明,与埃博拉康复者的日常接触没有传染风险。
      医务人员说,一项针对塞拉利昂85名埃博拉康复者的调查也发现,40%的受访者报告出现某种“眼部问题”。但由于尚不清楚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因而还很难断定它是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5-5-12 08:52:57)
  • 首份评估世卫应对埃博拉的报告发布
   新华网日内瓦5月11日电(记者张淼 聂晓阳)由世界卫生组织委托的“埃博拉临时评估专家组”近日在日内瓦发布首份报告建议,世卫应在提高领导力、帮助成员增强医卫系统等方面进行改善,以提高对埃博拉疫情及未来其他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世卫成员在今年1月举行的世卫组织执行委员会埃博拉特别会议上通过决议,呼吁建立独立专家组评估世卫组织应对埃博拉疫情的各项工作,对此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于3月委任6名专家开启评估。
  该评估报告说,鉴于对此次埃博拉疫情的判断缓慢、报告病毒传播的不确定性、世卫内部信息流动问题及国家间的协商困难等因素,世卫按照“国际卫生条例”及“紧急状况应对框架”的行动措施启动迟缓,世卫并没有完全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运转能力。
  报告建议,应增强世卫组织在全球医卫领域的领导作用,建立世卫单独统一的应急响应机构及意外基金储备,加强与联合国其他机构合作,训练跨学科工作团队,帮助成员增强医卫系统,确保各国在疾病监控及信息系统方面继续增强应对准备,提高社区的参与和理解。
  报告还建议,应增加资金投入确保世卫的紧急应对能力,保证紧急疫情发生资金援助到位,联合国系统应考虑建立专门处理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新机构。
  领导专家组的英国剑桥大学默里·爱德华兹学院主席斯托金8日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全世界未能及时控制埃博拉疫情升级,这并不单是世卫组织的错误,例如约40个国家和地区违背国际卫生条例规定对西非地区实施了贸易或旅行限制。
  据悉,该报告将在本月18日至26日举行的第6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提交讨论,最终报告将于7月发布。
 世卫组织11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埃博拉主要疫情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迄今累计发现疑似及确诊埃博拉病例26722例,其中11064人死亡。世卫组织9日宣布,西非国家利比里亚的埃博拉疫情结束。(信息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5-5-13 09:45:18)
  •   广东五成食源性疾病由微生物引发
  2014年广东省一半的食源性疾病由微生物引起。日前,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黄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广东进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两种主要致病菌的繁殖高峰期,呼吁大家注意饮食安全。
    生食海鲜不可取
  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含有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的食品可导致腹痛、恶心甚至癌症等200多种疾病。
  每年5至11月是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多发季节,最典型的症状是腹部阵发性绞痛。“广东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省50%的食源性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比有毒植物、化学物和有毒动物引起的总起数还多。”黄琼说,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广东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首位微生物致病因子,因为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其自然生存环境为近海岸和海湾的水域,主要通过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传播,爱吃海鲜的广东人要注意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
  如何对付副溶血性弧菌?黄琼表示,这种菌耐热性并不强,加热至90℃左右、1分钟内即可被杀灭。生食海产品是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最直接的途径。其次,加热不充分也会引起感染。另外,烹调好的食物盛于被污染的容器内或使用被污染的厨具再加工其他食品时,易引起污染。
  食物制作工具可传播病菌
  除了副溶血性弧菌,广东食源性疾病的另一大帮凶是沙门氏菌。黄琼介绍,在我国内陆地区,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屡居首位。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该致病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肉类、鸡蛋和新鲜果蔬等极容易被其感染,花生酱等商业化食品也同样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此外,食物加工制作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沙门氏菌交叉污染,如刀、砧板、购物篮或者厨师的手被沙门氏菌污染后可传播至其他食物,对砧板等制作食物的工具未作杀菌处理同样会引起感染。“在肉类食品处理前后,应认真清洗手、砧板、刀具的表面,并要分开处理和保存生、熟食品。”黄琼提醒,今年广州可能进入“最热年”,气温持续较高将更有利于这些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人们应多加注意饮食卫生,以防病从口入。(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15-5-14 05:59)
 
 
 
 
 
 
 
 
 
 
 
 
 
 
编辑:杜月荷        编辑时间:  2015年5月16日
 
审校:营  亮        审校时间:  2015年5月18日
 
签发:朱磷扬        签发时间:  2015年5月18日
 
电话:0518-85515363
E-mail:lygcdcjck@vip.163.com
抄送:市卫计委,各县(区)卫计委,各县(区)疾控中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