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 健康园地 >

蜱传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离你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4-04-03 08:59 点击:
      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俗称“蜱咬病”,主要是通过蜱虫叮咬、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春、夏季,一般5-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该病潜伏期一般1-2周,临床表现以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损伤而衰竭。流行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湖北、安徽、辽宁、浙江和江苏等省份。近年来,SFTS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且病死率维持较高水平,严重威胁人群健康。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如何传播的?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长角血蜱是主要传播媒介。携带病原体的蜱叮咬人导致病毒进入人体而发病,或直接接触患者和带毒动物的血液也可能导致本病的传播。长角血蜱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已在流行区的蜱虫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并分离到病毒。蜱虫活动范围相对局限,但宿主的活动对蜱的远距离扩散起重要作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在流行区的丘陵、山区、森林等环境从事生产生活的农民、劳动者以及赴该地区旅游、户外活动的人群感染风险高。由于接触SFTS病人血液或体液能够引起有限的人与人传播,所以病人亲属、密切接触者和无防护的医务人员感染可能性较大。
      如何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本病尚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手段,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防止并发症发生。目前,世界上尚无有效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疫苗。患者应当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等,重症患者宜收入感染重症监护病房,应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保证足量的热量、蛋白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如何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保持居家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院内和住宅周围的杂草、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孳生,对饲养家畜身上的蜱进行清理和杀灭。
      2.野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扎好领口、袖口和裤脚,定时检查衣服有无蜱。避免去灌木丛中,特别是放牧牲畜的地方。皮肤裸露部位喷洒或涂抹驱避剂。野外活动回家后及时洗澡,同时认真检查头发、耳朵、颈部、腋下等褶皱处是否有蜱侵袭。
      3.携带宠物外出归来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附着,及时做好清理和消杀。
      4.有蜱叮咬史或疫源地野外活动史者,应当对蜱传疾病保持警惕,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来源: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