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 健康园地 >

睡不好会偷走健康!那……到底怎样才能睡个好觉?

发布时间:2021-07-08 10:32 点击:
      人一觉醒来精神百倍 你一觉醒来身心疲惫
      每天喊着想睡觉,可总也睡不好。不是想等等,就是想静静。哎,被快节奏生活和工作绑架的打工人,心里苦……
      人一生中大约1/3的时间在睡觉。大量研究证实,睡眠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睡眠障碍是很多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而睡眠质量高的人有更好的情绪、精神运动表现和学习成绩。
      调查显示,当下我国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究竟是什么干扰了我们的睡眠?到底怎样才能睡个好觉?
      “该睡睡”
      讲规律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熬夜的理由似乎千千万。不熬到凌晨1点以后,不会想到人还需要睡觉这码事。总是陷入“晚上不想睡,早晨不想起”的泥潭不能自拔,舍不得结束这一天,又似乎舍不得开启新的一天
      这其实就严重打破了睡眠的规律性!那怎样才算规律的睡眠呢?你需要记住调节睡眠时间和长度的两个过程:昼夜节律调节(过程C)和内稳态控制(过程S)。
      过程C是我们的内部时钟,由大脑中一个叫作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调节中枢进行控制,是生物节律的“司令部”。这个生物钟通过光线和褪黑激素的影响来调节和控制24小时的睡眠—觉醒周期。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褪黑激素的产生促进睡眠,但有了光线的存在下,褪黑激素的产生就停止,向大脑发出信号:这是白天,该醒来了
      过程S是根据你醒着的时间来促进睡眠。清醒时,人的大脑会积累促进睡眠的物质,“睡眠压力”会逐渐增大,你想睡觉了!当你睡足后,这些物质会被清除,让你感到神清气爽。如果你白天频繁“补觉”,减轻了“睡眠压力”,就容易导致晚上“该睡不睡”
      良好的睡眠需要两个过程之间的完美平衡,即睡眠/觉醒时间与我们的内部生物钟同步。这样,你将拥有一个规律的睡眠时间表。
      健康睡眠
      放大招
      世界睡眠协会推荐以下10个措施来实现健康睡眠,对照一下,找找差距!
      1.相对固定的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
      2.如果你有小睡习惯,白天的睡眠时间不要超过45分钟。
      3.睡前4小时避免过量饮酒,不要吸烟。
      4.睡前6小时避免摄入咖啡因,包括咖啡、茶叶和各种苏打水,还有巧克力。
      5.睡前吃点小吃是可以接受的,睡前4小时避免吃重口味、辛辣或含糖的食物。
      6.有规律地锻炼,但不要在睡前剧烈运动。
      7.使用舒适的被褥。
      8.为房间设置一个适宜睡觉的温度,保持房间通风良好。
      9.排除所有的干扰噪音,并尽可能消除光污染。
      10.床只用来睡觉。不要用作办公室、工作间或娱乐室。
      打呼噜
      不是睡得香
      听,隔壁老王的呼噜声又响起来了,睡得可真香!
      还真别羡慕!打呼噜真不是睡得香的表现。它是一种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有猝死的风险。
      如果你听到的鼾声有下面几个特点,那就是呼吸暂停无疑了!一是鼾声高,高到隔壁房间都能听到;二是鼾声高低不均,会在打鼾期间突然停止,过几十秒后,出现带勾的鼾声;三是打鼾者的家属会有这样的描述:“憋得满头大汗,还伸胳膊蹬腿”,但翻个身,马上又鼾声如雷。
      另外,如果睡眠期间总感觉口干舌燥,床头需要备一杯水,那就是打呼噜张口呼吸造成的,也要提防呼吸暂停。临床研究发现,睡眠呼 吸暂停多见于40岁左右的年轻人,65岁以上这类病人反而少了。
      为什么呢?40岁左右的人经常喝酒应酬,出差,晚睡早起。还有,开车多于走路,运动少,压力大,容易肥胖,都是原因。
      爱做梦
      是好是坏
      一睡觉就做梦!睡醒比睡前更累!这样的睡眠状态,真是让人烦恼!很想摆脱做梦,一夜深睡多爽啊!
      我们每个人每天晚上都在做梦,做梦本身是保护睡眠的机制,只是有些人醒后没印象,有些人却记得特别清楚。这样的人通常睡得不踏实。但不是说做梦影响了睡眠质量,而是你身体或精神上紧绷的原因影响了睡眠质量。
      也确实有些“爱做梦”就是坏事!临床上经常见到老年男性,描述夜里有时候折腾来折腾去,甚至掉到床下,或者把老伴打得鼻青脸肿。这种情况要特别小心,可能提示有某些严重疾病。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可能就有这样的早期征象。
      还有一种爱做“白日梦”的睡病。不分白天黑夜,无论什么环境,说睡就睡,叫发作性睡病。这种病必须重视,患者在惊喜、大笑、嬉闹、生气等情绪激动时,会出现突然的脱力发作(俗称猝倒)。如果旁边没人陪同,可能出现意外。
      (转自《健康中国》)

------分隔线----------------------------